Google
 
Web 多多  

李商隐的<夜雨寄北>

郑文(讲解)

发表于京江晚报


原文
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
今译

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……这日期嘛,实在还没个准儿。此时的巴山,茫茫的夜雨交织,淅淅沥沥涨满了秋天的池塘。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团聚在一起,共话西窗下,夜深剪烛花?那时候,我们也许会谈到今夜我在巴山夜雨交织时的情景吧!

讲解

李商隐(约813—约858)字义山,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。开成进士后为官,但屡受排挤,终生不得志。作诗擅长律绝,富于文采,且风格独具,缺点是往往用典太多,语义晦涩难懂。

但《夜雨寄北》这首诗,却是一首文字通俗易懂,通篇不用典,而构思曲折有致的好诗。一般认为,这首诗是写给他妻子的。第一句写了关于“归期”的一问一答:妻问得急切,希望有个准确的日期;诗人却答曰“未有期”,充满了遗憾。前半句写北方的亲人,后半句写南方的自己,思路去而复返,打了一个来回。第二句承上写眼前景:只见茫茫夜雨交织,一池秋水渐涨。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,客居的孤寂,思家的愁苦,都含蓄在淅淅沥沥的秋雨声中了。这就是所谓移情入景,借景抒情。读者只要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,就可以体会出来。正因为有了第二句暗中的铺垫,第三四句写诗人的期望就很自然,乍看突如其来,细想情真意切。请注意,第二句在南方,第三句又飞到了北方,而且人在家中,与妻子“相对如梦寐”了。但第四句更妙,居然再从北方回到了南方:那时会和妻子一起来回忆此时巴山夜雨之情景。短短的四句诗28个字,竟将北方、南方两个空间不断交错,竟将现在之情景、未来之期盼和那时之回忆三种时间交相穿插,看上去如此复杂的构思,又很自然地展现在平实的叙事之中,这是一种很讲究技巧而又丝毫不露痕迹的写法。


无评语:


读者的评论:



用户名:guest(临时用户) (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,请登录)

发表你的评论

登录 | 注册 | 首页 | 收藏多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