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
 
Web 多多  

张继的<枫桥夜泊>

郑文(讲解)

发表于<京江晚报>


原文
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
今译

月儿西沉夜已深,栖乌啼鸣三两声,霜华满天,寒气侵人;江边的枫树暗红,渔船的灯火朦胧,映对着孤舟上游子惆怅难入梦。忽然传来悠悠然的庙堂钟声,带着它无限神秘庄严的神韵,一直飘荡到我的灵魂深处,伴我度过这令人难忘的姑苏城外寒山寺之夜……

讲解

张继(生卒年不详),襄州(今湖北襄阳)人。《全唐诗》编诗一卷。这首《枫桥夜泊》,可称描写寺庙夜半钟声的绝唱,脍炙人口,美不胜收。

诗的前两句以尽可能大的容量,提供密集的信息,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。“月落”写视觉,“乌啼”写听觉,“霜满天”写触觉,都结合着一种动感来体验;下一句却着重让读者体验一种静态,以半黑半红的“江枫”、半明半暗的“渔火”、半睡半醒的“愁眠”,来渲染那种无比朦胧惆怅的诗意美。这两句写了五种客观的景象和一个主观的体验者,一个“愁”字点化了整个两句诗,传情入景,情景就交融成了一片。

尽管前两句写得如此细密,但它还只是一种铺垫,只是为了创造一种氛围,只是主旋律出现之前的一个序曲。下面的一句也只是交代一个地点,暗示它是本诗最重要意象的来源,而最重要的意象就是“钟声”,直到最后一句才悠悠传来。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,前面的这些描写都是为了加强对钟声意境的渲染,前后疏密结合,互相渗透,使钟声充满了一种说不清、道不明的神秘和庄严的色彩,从此余响千年,脍炙人口。

       


无评语:


读者的评论:



用户名:guest(临时用户) (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,请登录)

发表你的评论

登录 | 注册 | 首页 | 收藏多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