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
 
Web 多多  

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——鲁迅

郑文


鲁迅(1881——1936),浙江绍兴人,原名周树人,鲁迅是他1918年为《新青年》杂志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。

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和革命家,毛泽东评价他说:“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,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,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,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,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、最勇敢、最坚决、最忠实、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。”

鲁迅生在满清政府日益腐败衰弱、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的时代,他从小就树立了明确的学习目的,那就是“救国”。他先进了江南水师学堂,又转入陆师学堂附属的矿务铁路学堂,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,于1902年东渡日本,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。一日,学校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,其中有一个中国人据说当了俄军的侦察员,被日军捉住杀头,有许多中国人围观看热闹,面对惨剧,神情麻木。鲁迅因此事深受刺激,愤而弃医从文。他说:“凡是愚弱的国民,即使体格如何健全,如何茁壮,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。”所以他认为,医治精神的麻木更急于医治肉体的病弱,从此就决心用文艺来改造中国人的“国民性”。

鲁迅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作过深刻的研究,积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生活阅历。他早年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,后来又接受了阶级观点,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,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。他同时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文学技巧,所以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无与伦比的伟大成就。

在五四时期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尖锐斗争中,鲁迅是用白话写小说的第一人。发表在“五四”运动前一年的《狂人日记》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,其影响可以说是“振聋发聩”,“一鸣惊人”,令人振奋地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的高起点、高质量。后来,鲁迅把这几年所写的小说结集为《呐喊》和《彷徨》两本短篇小说集,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。其中,写于1921到1922年的《阿Q正传》现在已经有了将近40种不同文字的译本,阿Q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。

鲁迅的杂文是他一生,特别是他后期的主要战斗武器。他以这种思想斗争经验的结晶和短小精悍的艺术形式登上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高峰,鲁迅的杂文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珍藏。其杂文集共有《坟》、《热风》、《华盖集》、《而已集》、《三闲集》、《二心集》、《南腔北调集》、《伪自由书》等16本,计135万字。

鲁迅的著作还有散文集《野草》和《朝花夕拾》,历史小说集《故事新编》,以及在大学任教期间写成的《汉文学史纲要》,还写了新旧体诗70余首,并翻译了300多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和文艺论著。

鲁迅一生刻苦学习,勤奋写作,终于积劳成疾,但谢绝到国外就医。1936年10月19日,鲁迅在上海逝世,终年56岁。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,这是鲁迅最有名的诗句,也是他战斗一生的生动写照。


无评语:


读者的评论:



用户名:guest(临时用户) (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,请登录)

发表你的评论

登录 | 注册 | 首页 | 收藏多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