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
 
Web 多多  

林语堂和《京华烟云》

郑文

(辑)


林语堂于1895年10月10日生于福建省龙溪县,正是中国多灾多难的时候,其父一心要儿子好好读书成名,在语堂10岁时送他去厦门鼓浪屿读小学,而他的三哥则在那里读中学。

林语堂在小学开心玩乐,因为他觉得功课太容易了,但他在课外读了许多书。他于17岁时以第二名毕业于寻源中学。他父亲向人借了100银元,送他到上海去读书。他先在圣约翰大学的预备学校读了一年半,然后就进入圣约翰大学,这时他的英语已经学得很好了。他的学习仍然很轻松,许多功课自己看看就掌握了。圣约翰大学图书馆有五千多本书,他竟全部看完,还说“不过瘾”。不读书的时候,他就打网球、踢足球、划船、赛跑,曾创下以五分钟跑一英里的大学记录。毕业后,林语堂受聘到北京清华任教,同时研究语言学。三年后,他去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学习,行前与廖翠凤结婚,两人一起出洋。

林语堂在哈佛读了一年,各科成绩甲等,但没有经济能力再读下去了。他于是向基督教青年会申请前往法国为华工服务,教他们读书识字,同时继续学习,于1922年得到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,又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。

回国后,林语堂担任北京大学英文教授兼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讲师。1926年,应厦门大学之聘任文科主任,他还请来了鲁迅。1927年春,林语堂去汉口革命政府外交部任英文秘书,得以认识宋庆龄。1928年又应蔡元培邀请,到上海担任国立中央研究院的英文总编辑。1932年,创办《论语》半月刊和《人间世》半月刊,提倡幽默文学。1936年初,夏威夷大学邀林语堂执教,林语堂去美国,住在纽约,抗战期间曾数次回国。1967年,到台湾定居。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去世。

《京华烟云》发表于1939年,这本书内容丰富,结构宏大,人物众多,堪称近现代中国的百科全书,有人称之为现代的《红楼梦》。林语堂也因此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。


无评语:


读者的评论:



用户名:guest(临时用户) (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,请登录)

发表你的评论

登录 | 注册 | 首页 | 收藏多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