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
 
Web 多多  

解剖一只“麻雀”(24)

郑文

发表于京江晚报


俗话说,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我们这几百字的“小讲座”,无法分析长文的结构,难得有一篇80字的传世美文,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。

请读大文豪苏轼的“迷你”小文章《记承天寺夜游》(以下黑体字是苏文,括号中是我的解析):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(简朴的开头,‘夜’、‘月’二字为下文的写景张本,‘欣然’一词为下文的抒情设伏。)念无与乐,遂至承天寺,寻张怀民,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(至此主要为叙述,时、地、人、事诸要素俱全。)庭中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(简要的写景,且光影相映,如水墨画。)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!(简练的议论结尾,设问设答,发人深思。)

此文虽如此之短,却实在是一篇结构完整、毫无瑕疵的美文,其中叙事精简,写景精要,议论精辟,且通篇涵情。也许有人会问,你刚才并没有谈到抒情呀!全文似乎也没有抒情的语言呀!殊不知,此文正是摈弃了直白浅露的抒情,却在字里行间蕴蓄着两种深情。

一是作者本人的“真性情”。他的闲情逸致,他的高雅情趣,他的率性而为,他的审美品位,无须表白,就像清泉一般,流淌在朴素的叙述和描写之中了。二是作者与张怀民深厚的友情。这里没有什么“为朋友两肋插刀”式的情感宣言,也没有什么“知心”、“知音”之类的话语交流,却已经是一种无须表白的心心相印,无须明言的情投意合,作者只把它归结为一句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”,就表达出两个“性情中人”无须明言的默契,营造出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的抒情氛围。

作家陆文夫说:“浓缩的东西才能有后劲,有回味,晶体往往是发光的。”苏轼的这篇短文,就像一颗钻石,永远闪烁着情意的光辉。(24)


无评语:


读者的评论:



用户名:guest(临时用户) (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,请登录)

发表你的评论

登录 | 注册 | 首页 | 收藏多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