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
 
Web 多多  

5、学习写作的六个“多”

郑文

发表于京江晚报


说到学习写作的基本方法,我曾经把它归结成两句话,就是“多读,多写,多思考;多改,多评,多比较”。这六个“多”,我认为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,舍此再无捷径。

“多读”是学习,是积累,“积土成山,积水成渊”,看多了基础必然厚实;“多写”是实践,是锻炼,“宝剑锋从磨砺出”,写多了体会自然深刻;而这“多思考”就是使“多读多写”取得实效的关键。只有“多思考”,才能促进阅读时的信息交流,才能激活写作中的创新思维。

“多改”是要学会自己改文章,“文章不厌百回改”,改文章就是梳理、锤炼文字的过程,能使我们的思维细致缜密,能使我们的文章精益求精;“多评”是要学会品评和鉴赏,“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”,品评能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,鉴赏能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;而这“多比较”就是使“多改多评”更有成效的关键。“不怕不识货,只怕货比货”,可以拿别人的作文和自己的作文比,拿自己的体会和老师的要求比,拿同题目、同题材的文章互相比,拿改过的文章和原稿比……“比”为“想”提供了丰富的信息,“想”从“比”激发出智慧的火花。一个作文写得好的人,必定是一个喜爱读书、勤于实践、善于比较、会动脑筋的人。

鲁迅在《不应该那么写》一文中,曾经转引前苏联文学评论家惠列赛耶夫的一段话:“应该这么写,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。那么,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,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。在这里,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。恰如他指着每一行,直接对我们这样说——‘你看——哪,这是应该删去的。这要缩短,这要改作,因为不自然了。在这里,还得加些渲染,使形象更显豁些。’”

鲁迅之所以引用这段话,就是要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学会“比较”的方法。(5)


无评语:


读者的评论:



用户名:guest(临时用户) (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,请登录)

发表你的评论

登录 | 注册 | 首页 | 收藏多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