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
 
Web 多多  

第十六讲:新闻写作必须“动脑”

郑文

发表于京江晚报


实际上,在整个采访写作的全过程中,最关键的要求还是“动脑”。动脑就是思考,思虑越深,考量越细,写作的水准就越高,毛主席说的“多想出智慧”,也应该是新闻写作的指导原则。

既然是新闻写作,当然首先要善于发现新闻。从1982年初开始,各地报纸连续报道广大农村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的消息,报多了,信息量就开始下降。到年底,当读者对机械重复的同类报道已经感到厌倦的时候,《羊城晚报》却发表了独家报道《大寨也不吃大锅饭了》,使全国人民感到耳目一新。这样的报道,就是因为嗅觉灵敏的记者在当时大家以为没有新闻的地方,发现了重大新闻。

发现新闻以后,还要判断其信息量的大小——即新闻价值的高低。一般说来,事物变动的空间与规模与信息量成正比,质变的信息量大于量变的信息量,变动幅度大的信息量大于变动幅度小的信息量,逆向变动的信息量大于顺向变动的信息量,突变的信息量大于渐变的信息量。

经验丰富的记者还能对新闻进行深度开发,从新闻的背后找到有价值的信息。多年前,著名的体育记者陈鸿斌就曾对短跑速度的“极限”问题作过这样的分析:“据分段测试,哈里前50米的成绩为5秒37,刘易斯后50米的成绩为4秒27,加起来为9秒64,看来至少在达到这个成绩前人类是不会止步的。”2008年,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9秒69的百米世界记录。2009年,他又在柏林创造了9秒58的世界记录,超出了陈鸿斌具有先见之明的预测。

善于发现新闻,善于辨别新闻价值的高低,善于挖掘信息的深刻内涵,这都是记者勤于思考的结果。至于在“动手”写稿时如何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,那就需要小记者在实践中慢慢体会了。

我们的“新闻小讲座”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。


无评语:


读者的评论:



用户名:guest(临时用户) (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,请登录)

发表你的评论

登录 | 注册 | 首页 | 收藏多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