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
 
Web 多多  

刘伯承的女儿刘弥群

摘自<领导人后代谈家事>


1944年,刘弥群出生在延安。1962年,考取北京航空学院,学习导弹、火箭发动机专业。1975年入伍,在空军司令部某实验室从事地空导弹武器的技术革新工作。1984年,刘弥群带领的课题组对国产某型号导弹的推进燃料进行改造,大大改善了武器的战斗性能。为此,她在1985年获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称号。1998年,调入空军指挥学院任副院长。2001年,被授予少将军衔。刘弥群的在长兄刘太行,是前任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;大姐刘解先和妹妹刘雁翎分别是在总后门诊部和301医院的医生;大弟弟刘蒙是广州军区装备部副部长;小弟弟刘太迟在空军工作。

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开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。父亲举债供他读书。1904年,12岁的刘伯承与父亲同时参加乡举科试,但因为是吹鼓手的后人,竟被逐出考场。1911年,19岁的刘伯承投身革命。1916年,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,身负重伤,失去了右眼。1926年,刘伯承加入了共产党。1935年,他与汪荣华在红一、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时相识,一年后结婚。1955年,刘伯承被授予元帅军衔。

刘伯承虽然戎马一生,但他其实非常厌恶战争,不喜欢看打仗流血的影片。他还对子女说:“没有大德、大才,就不要去当官,即使当了,也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。”在刘伯承家的电话间里,贴着一张汪荣华写给子女的告示:“儿女们,这些电话是党和国家供你爸爸办公的。你们私事绝对不许用这些电话。假公济私是国民党的作风,不许带到我们家里来。”1970年后,刘伯承的儿女们先后结婚,但都和本单位的职工住在一起。长子刘太行结婚后,一直住在单位分配的9平方米的房子里,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,直到刘太行的孩子出生,单位才给他们调换了一个18平方米的套间。

刘伯承一生刻苦学习的精神,对子女们影响很大。在紧张艰苦的作战年代,他先后写下了390万字的军事文献,还翻译了190万字的苏联教令教例等著作。


无评语:


读者的评论:



用户名:guest(临时用户) (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,请登录)

发表你的评论

登录 | 注册 | 首页 | 收藏多多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