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
 
Web 多多  

果戈里的生平和著作(择编)

斯捷潘诺夫

出自<苏联大百科全书>


今年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果戈里诞生300周年。

1809年3月20日,果戈里生于乌克兰一个地主家,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。少年时代,他就熟悉乌克兰乡村的习俗,热爱乌克兰的童话、歌谣和传说,并且熟读了普希金的诗篇。上中学的时候,他已经写了一些小诗、一篇悲剧和一部历史小说,还写了一些讽刺作品,并且醉心于戏剧。可惜,他的这些作品都散失了。得以留传下来的是他在高中时写的一首长诗《岗茨•鸠赫尔卡尔吞》。

1828年,果戈里高中毕业,次年到彼得堡,先后在国家经济部、公共建筑部和封地部任小职员,生活困窘,但因此熟悉了官僚阶层,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。1829年,他开始写反映乌克兰民间生活的小说。1830年在《祖国纪事》上发表第一个中篇,从此接触了一些著名作家。1831年认识了普希金。同年9月,《狄康卡近乡夜话》出版,受到普希金的热烈欢迎,也为果戈里带来广泛的声誉。

1834年,果戈里到彼得堡大学担任通史副教授,但他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感到失望,第二年就离开了。他研究历史的一些成果,反映在他后来出版的中篇小说《塔拉斯•布尔巴》和一些论文中。

1836年,应普希金之邀,参加《同时代人》杂志的工作,此后发表了《马车》、《鼻子》、《密尔格拉得》等作品,因其对农奴制度的揭露,受到进步人士的欢迎,被别林斯基赞为“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”。

1836年4月,根据普希金提供情节创作的喜剧《巡按》在彼得堡上演,轰动一时。由于对专制官僚机构和农奴制度的大胆揭露,引起贵族和反动派的疯狂攻击,果戈里被迫逃亡国外,在瑞士继续写他的《死魂灵》。1837年到巴黎,得知普希金逝世的消息,十分悲痛。后又到罗马,改写并大大充实了中篇小说《塔拉斯•布尔巴》。1839年回莫斯科,1840年5月又到意大利,在那里完成了《死魂灵》第一卷。1841年10月,他带着《死魂灵》回国,莫斯科检查委员会扣留了小说原稿,不许出版。后由别林斯基设法将原稿带到彼得堡,通过了那里的检查机关,并于1842年5月出版,又一次引发了进步营垒与反动势力的大论战。别林斯基高度赞扬果戈里,说《死魂灵》是“纯粹俄国的、民族的、从人民生活深处发掘出来的作品,它不但是真实的,而且是爱国的。”

但此时,果戈里自己却陷入了苦闷,开始倾向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抽象道德问题。1842年夏,他又出国,先到德国,再到罗马,在那里写作。由于脱离了俄国进步的社会运动,他陷入病态的宗教神秘主义情绪。同时,《死魂灵》第二卷的写作使他深感失望,并于1845年末烧掉了大部分手稿。1847年发表的《与友人通信集》,引起俄国进步人士极大的愤怒,被认为是一本反动的书。别林斯基为此发表了《给果戈里的一封信》,对这本书的社会伦理思想予以无情的斥责。

别林斯基的信震动了果戈里,他也觉得需要返回祖国。他在去耶路撒冷朝拜了一次后,于1848年5月回到俄国,想更仔细地研究俄国,完成《死魂灵》第二卷。但他自己也意识到第二卷中那些正面人物的非现实性,无法完成这部小说。

晚年的果戈里濒临精神错乱,于1852年2月11日又一次烧掉了《死魂灵》第二卷的许多原稿,并于2月21日去世。

果戈里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,对欧洲文学也发生了重大影响。在中国,果戈里的作品也拥有广泛的读者。


无评语:


读者的评论:



用户名:guest(临时用户) (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,请登录)

发表你的评论

登录 | 注册 | 首页 | 收藏多多 |